永昌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决定国运兴衰、关乎社会和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家、省、市、县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为加快我县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推进县域教育一体化、现代化进程,结合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特制定2011—2015年永昌县教育发展规划。
一、自然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状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辖6镇4乡、111个村、913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6.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3.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10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其中完全小学80所、独立初级中学6所、完全中学2所、独立高级中学2所、农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8150(包括金昌市二中),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为17925人、10766人、9459人;有各类幼儿园41所,在园(包括学前班)幼儿6048人;有寄宿制中小学校20所,寄宿学生8153人。有教职工2614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2489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年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年巩固率为99.2%,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2%;高中入学率83%。
二、指导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立足县情,遵循规律,夯实基础,整体优化,精细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二)发展目标
以构建全省一流教育为主题,“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由社会力量办园为主逐步向政府办园为主转变,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由巩固提高向优质公平均衡发展转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大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力度,提升高中办学实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职业教育由弱小粗放型向规模精细化转变,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生机比达到8:1;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的目标。
三、发展任务
(一)稳步发展学前教育
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普及幼儿教育,推进早期教育发展。
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镇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到2015年,城镇公办幼儿园和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40%左右。
进一步坚持和落实《金昌市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科研,健全义务教育各类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以实施“四个集中”为契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三)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逐步消除大班额。到2015年,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全力做好高中课改工作,进一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学校课程建设的水平。
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高考一本上线率,并在考入国内著名大学上有所突破。构建省、市教研员来我县定期指导的工作机制,聘请外教为我县学科指导专家。探索建立永昌县高中办学研究指导小组,聘请有研究能力、指导能力的教师为高中教研员,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
(四)快速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多渠道投入,积极创办县职业教育中心,保障我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做好永昌农业中学和永昌职业中学整合为永昌县职教中心的建设工作。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力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努力做好第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五)积极发展特殊教育
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保障机制,完善特殊教育救助体系,加大特殊教育设施设备经费投资,保障特殊教育学习资源环境建设,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六)巩固完善成人教育
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以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培训基地为中心,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加大培养适应农村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定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到2015年,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参训率达65%以上。
(七)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趋于均衡发展、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要教学改革要求、适应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做好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小学教师93%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87%以上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师2.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公办幼儿园教师80%以上达到专科学历。每年对新聘任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新教师尽快实现“入门—合格”的教师角色变化。依据教师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各个时期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项培训。5年内每位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240学时。以学科为主线,开展教师专业项目的比拼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打造名、优、特教师。加强名师、名校长培训,探索名师、名校长成长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名师、名校长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5年,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80人,学科带头人达到45人,特级教师达到3人。
强力推进教师师德建设。通过各类培训渗透师德教育,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活动,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创造条件,建立师德典型人物事迹资源库。适时开展师德教育讲师团活动。每年评选师德十佳。20%以上教师成为县级师德先进个人。
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完善校本培训工作机制,实行“师训专管员”制度,实现县本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落实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各校校本培训形式、内容、方法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和规范校本培训档案的管理,完善校本培训学分登记制度,健全评价体系,提高培训实效。认真策划和组织好活动的主题,在“专业引领”“教学反思”“同伴互助”“教学课例”上下功夫,实现研训一体化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争取3年内使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成熟。
加强舆论宣传,浓厚尊师重教氛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广泛开展教育法规、法规、教育先进事迹等宣传。各级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生活待遇,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县区之间教师工资差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教师节期间,要开展“表彰、座谈、走访”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八)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施校园网络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网络基础平台和应用支撑共享平台,努力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15年,全县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初中以上学校实现数字化校园。30%的中小学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进教室,中学实现“班班通”,小学逐步实现“班班通”,总生机比达到8:1,总师机比达到2:1,网络计算机达到70%。
(九)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着力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和谐的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倡导读书学习、调查研究的风气,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思维、干部创业的本领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贯彻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重点抓好各项制度性措施的落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民生生活会质量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好学校领导班子调整补充工作,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学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从严管理干部,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解决一些学校领导不敢坚持原则、不愿担负责任等问题。对学校领导身上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因姑息迁就导致学校领导犯严重错误。全面推进学校党务公开,完善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划和程序,发挥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作用。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健全党员定期评议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探索建立党员信访举报受理、查核和反馈机制。
(十)优化组合教育资源
以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学前教育分片设点为目标,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步伐,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到2015年全县建好3所寄宿制独立高中(永昌一中、永昌四中、金昌市二中);1所寄宿制独立职业高中(永昌职教中心);4所寄宿制初中(永昌三中、永昌五中、永昌六中、永昌七中);5所城镇小学(城关一、城关二、城关三小、河西堡一小、河西堡二小);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红山窑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寄宿制小学(焦家庄小学、六坝小学、南坝明德小学、水源小学、朱王堡明德小学、河西堡第三小学)。并在部分乡镇中心村保留部分教学点。建成城镇公办幼儿园6所(城关镇3所、河西堡镇2所、朱王堡镇1所),其余各乡镇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全县中小学校数量减少77.2%,由现在的92所调整为21所。公办幼儿园增加92%,由现在的1所增加到13所。
2011年,征地新建永昌七中,将永昌职中初中部、红山窑中学部分、新城子中学部分、焦家庄中学全部、六坝中学全部撤并入永昌七中、永昌五中。
2011年,新建朱王堡明德小学,撤并朱王堡镇所有小学。
2012年,扩建红山窑中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撤并红山窑乡所有小学。扩建城关一小、城关二小,撤并东寨镇小学到城镇小学。
2012年,金昌市二中取消初中部,办成独立高中,整合永昌三中高中,到2013年,取消永昌三高中部。
2012年,加固改造、扩建永昌职中,永昌农中合并到永昌职业中学,成立永昌职教中心。
2011年,永昌三中高中停止招生,永昌农中停止职高和初中招生,永昌三中招生清河两乡镇初中生,到2013年,永昌三中改为初级中学。
2013年,利用校园安全建设资金,加固、改造新城子中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撤并新城子镇的小学;加固、改造焦家庄中学、六坝中学、永昌农中为寄宿制小学,撤并焦家庄乡、六坝乡、水源镇所有小学。
—2013年,整体新建河西堡第三小学,撤并河西堡农村所有小学。
—2013年,在县城选址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河西堡镇选址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朱王堡镇选址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其他乡镇选择靠近乡镇的中心地带,利用撤并后校舍条件较好的学校,改建、扩建为公办中心幼儿园,各乡镇适当保留1—2私立幼儿园。逐步形成幼儿教育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格局。
四、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总投资4.9亿元,以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步伐,使全县C级以下危房面积减少20.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12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其中投资37519万元完成以下重点项目。
永昌县七中整体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投资1100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朱王堡镇中心小学(明德小学)整体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2320平方米,投资5326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一中综合馆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职教中心操场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职教中心公寓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投资59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城关二小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投资914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红山窑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投资86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第二幼儿园整体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投资1254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三中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投资860万元,建设时间:2011-2012年。
永昌县河西堡第三小学整体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7530平方米,投资3881万元,建设时间:2012-2013年。
永昌县六中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920万元,建设时间:2012-2013年。
河西堡二小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017平方米,投资803万元,建设时间:2012-2013年。
城关三小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投资517万元,建设时间:2012-2013年。
永昌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规划总建筑面积15640平方米,投资2346万元,建设时间:2013-2014年。
县城新建第三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投资1254万元。建设时间:2013-2015年。
河西堡镇新建第一、二幼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投资2340万元,建设时间:2013-2015年。
朱王堡镇新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投资1254万元。建设时间:2013-2015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发展环境,为教育多办实事。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组织实施好教育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依法治校治教,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依法建立规范教育秩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将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工作纳入绩效工资目标管理体系,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教师要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三)保障投入,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四)提高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明确德育主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讲求德育方式。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讲求实效、遵循规律、创新发展、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将教育和文化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必须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和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坚持按教育规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
(五)加强督导,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教育督导条例》,探索建立教育督导公报制度和教育督导评价结果表彰奖励制度,坚持督政、督学并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举,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并行,努力构建和谐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氛围。以推进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为督学主线,努力构建各类学校动态等级目标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各类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启动第二轮督导评估工作。
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