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交通运输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对道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总结经验,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政策措施,确保全县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县交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全县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十一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大投入,多轮驱动,推进农村公路稳步发展;以人为本,强化监管,提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深化改革,加强管养,逐步实现“有路必养”;完善站点,发展客运,提高农村公路交通服务水平。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交通人积极的贡献。
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十一五”以来,争取“村村通”项目4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456.24公里,完成总投资12316.88万元。比“十五”增长13个百分点。使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进一步提高,至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5条1012.09公里,其中:县乡油路 11 条268.3 公里,乡村油路92 条 544.37 公里。村级砂砾路 171.7 公里。全县111个行政村有107个铺通了油路,有25%的村实现了社社通,通畅率达到97%以上。县域内“三纵三横”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已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线,县乡公路为干线,乡村道路为支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道路养护迈上了新的台阶。本着“养护就是发展,养护也是建设”的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公路养护覆盖面和质量,重点维护通乡公路6条125.3公里,总投资933.38万元。通乡公路改造项目3个,总投资4095.0万元。目前,县乡公路年末好路率达到65.10%,综合值达到72.01。农村公路管养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制定下发了《永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在各乡镇设立了交通管理站,每个村聘请了1名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员,开展乡村道路的日常管护工作。落实了养护管理责任机制和养护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正在建立,促进了全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谐发展。
站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十一五”以来完成乡镇客运站项目8个,村停靠点项目111个。完成投资671.7万元。到2009年底,全县拥有营运客车108辆,座位2367 座,客运线路38条,日发班次193个。完成客运量147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8315万人/公里。新开辟跨地区长线5条;新开通永昌至河西堡客运班线,每半小时发车一次。客运网络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 88 个行政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对出租车经营户进行了整顿,新组建出租车公司5家,目前全县拥有出租车613辆,按城区人口和道路面积计算,万人拥有量为85辆。提高了城乡公交的服务功能。
运量运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十一五”以来,从事货物运输户发展到1372户,全县拥有载货汽车2398辆,新增705辆;完成货运量297万吨,货运周转量19742万吨/公里。现已发送全国各省市的直达快速货运线路达400余条,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机动车维修行业经营户达88户,比“十五”增长了80%。其中汽车维修业户82户,摩托车维修业户6户,行业从业人数200人,全年维修总量59860辆次;汽车维修业向维修专业化、规模化迈进。驾培学校从无到有,目前已有驾校2家,教练车18辆,教练员20人。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经验回顾总结
“十五”期间交通发展经验,主要有:
一是必须坚持抓项目不动摇。五年来,通过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关于交通项目建设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积极规划、贮备和申报项目,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全县道路交通基础条件得到了快速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加快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合力办交通。交通建设筹资是关键。五年来,我们立足县情,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在积极争取上级交通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投资投劳,有效整合财政、林业、水利、农发等部门及乡镇有关支农资金合力办交通,提高了交通项目资金的效益。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五年来,通过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创新,推动了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客运站建设中,采取合资合作、合股建设的方式,积极引入非国有资金参与交通设施建设,既拓宽了融资渠道,也进一步增强了交通事业发展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方面,探索和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乡村道路“管护难”的问题。
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交。交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直接牵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交通工作的第一标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交通发展植根于群众基础之中。
五是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先后举办了、“树形象教育”培训、“构建和谐交通”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每年得到一次系统的法纪、政纪、业务素质教育培训,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交通形象逐步树立,保障了交通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路网依然不完善。虽然全县公路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是路网缺乏整体联系和沟通,公路网布局不太合理,一些边远村、社仍然没有通上油(水泥)路,部分县乡公路和大部分乡村公路断头问题突出,特别是跨县跨区边界区域有路无网,制约了与周边县区的经济往来。
二是道路养护任务繁重。当前,由于国、省道主干线治超、限超力度加大,许多超载、超重车辆改走县道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县道建设标准本身低于国、省道,使县道运行寿命严重缩短,养护任务异常繁重。与此同时,尽管农村道路养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健全,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三是道路运输落后于公路建设。公路建设是手段,发展运输是目的。目前对运输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投入不多,研究不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站场设施分布不均、设施陈旧、功能不全、管理落后,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缺站少场的问题突出。
四是行业管理服务体制依然落后。随着交通运输市场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个体运输为主的格局,但运管、征稽等有关部门管理缺乏创新,运输市场协会发展起步晚,运行不够规范,不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实际。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设施和执法装备相对落后,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行业监管的要求。
五是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十一五”期间,虽然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强,但依然存在漏洞,“跑黑车”等现象时有发生;客运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还存在一些行业不文明现象;驾驶员培训市场及汽车维修市场监管仍不够到位,运行不够规范。
二、“十二五”永昌交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一是“十一五”发展为全县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施全县交通运输“十一五”规划,在路网建设、场站建设、运力运量增长、行业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二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全县交通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十年,新增投资将优先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未来两年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并保持年增长率20%左右。这将为全县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国办《意见》的出台为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最近国家出台的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甘肃省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47条支持甘肃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含金量很高,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这对于积极争取实施交通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交通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金昌将加快建设“三点一线”经济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金昌、武威一体化发展,必然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并对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为永昌交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是巨大的交通运输市场需求为交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大力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政策推动下,必然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流、物流予以保障,必然带来巨大的交通运输市场需求,这为增加交通运输业产值,提升产业规模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不利因素
一是高速路网建设将会给全县交通运输带来一定的冲击。金永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年底竣工通车,“十二五”期间,还将立项实施金武、金山高速公路建设。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和建设,在优化全县路网整体结构的同时,将会使永昌作为河西走廊重要交通节点的地位受到冲击。
二是县级财政困难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制约交通事业发展。永昌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交通事业发展主要依赖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但交通运输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又离不开地方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这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公共交通发展增加了困难。
三是村庄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道路建设科学发展。永昌县一些乡村没有规划或缺乏规划,村庄布局不尽合理,这给下一步乡村路网发展增添了难度。
四是路网规模的持续扩张将不断增加道路养护工作的难度。道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大量县乡道路将在“十二五”进行养护维修期,同时,“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大量的道路,必须使道路养护任务变得更加沉重。在县级财政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如何筹措大量的道路养护经费将是“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大突出难题。
三、“十二五”永昌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我们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再创佳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全县交通事业发展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交通业和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区域交通的优势,以整合运输市场资源和市场为切入点合理规划布局,做大做强运输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建立人尽其行、物畅其流、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体系,把运输业做成亮点产业。适应和满足永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惠民交通。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计划投资169802.66万元,新建县乡公路项目8个244公里,改造、升级县乡公路项目12个493.78公里;新建旅游道路项目6个58.4公里,国有农林场项目6个297.2公里,农业产业区新建项目8个72.9公里,能源开发区项目6个82.5公里;通畅工程项目68个449.27公里,自然村通达项目184个473.7公里;乡村道连通工程项目70个452.9公里。完成县乡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实现全县65%以上的自然村通油(水泥)目标。同时优先考虑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桥梁建设。实施“128”建设计划,即一个综合性物流园区,两个城区客运出租停车场,八个功能完善的乡镇城乡公交客运站。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招呼站或候车亭。全县客运能力达到191.4万人次/年,增长8%,货运能力达到326.7万吨/年,增长8%。着力构建形成更高水平的畅通交通、平安交通和文明交通。
(具体项目安排见附表)
(三)重点任务
1、大力推进道路建设,构建便捷通畅交通。“十二五”期间,要做好“三个适度超前”:适度超前规划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加快建设一批在建交通重点项目,适度超前论证、储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做到“四个全力推进”:一是全力推进县级公路建设,构筑永昌交通运输主动脉。重点抓好旧县、乡道改造升级项目,对永民公路、焦新公路改造升级为二级公路;对河清公路、永河公路、王赵公路、六南公路改造升级为三级公路;争取立项,着力实施“永皇”公路建设,连接肃南皇城区,打通南出口;积极推进“河花”公路建设,联通周边市县。二是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以“联网、升级”为目标,继续抓好通行政村公路硬化改造;抓好自然村通达工程项目,到“十二五”末争取65%以上的村实现社社通。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深度和服务功能,实现真正的相连相通。三是全力推进产业路、旅游路、新农村示范路建设。围绕朱王堡刘正村、焦家庄梅家寺村等八个特色产业开发园区,新修、拓宽改造一批乡村公路,规格均在6m以上,大部分形成环形道路。围绕旅游开发, 配合县文化局改善云庄寺、骊靬遗址和明长城遗址等重点旅游景区交通条件,提升旅游品位。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黑土洼农场、青山农场和东寨农场82.4公里的新建油路;四是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在现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础上,落实好县乡村三级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重点解决好管养长效机制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不断健全客运体系,着力构建惠民交通。“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交通”的要求,推进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的惠民交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发展和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支线和农村道路客运网络,重点加强以县城为中心、河西堡、朱王堡为结点、各乡镇为延伸的客运网络化建设。具体规划在加快“金昌-河西堡-永昌”三点一线经济带客运网建设,金永高速公路建成后开设“金永半小时快速通道”客运班线。发往东寨、六坝、焦家庄等乡镇逐步实行公交化。到2015年将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0条,投放运力50辆;发展乡村客运班线。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增设县城至县内景区旅游客运班线。二是协调城建、国土等部门在县城东关再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型客运车站,满足客运量的需求;在城区和河西堡镇规划建设两处出租汽车停车场,从根本上解决出租客运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建设6个乡镇三--四级客运站,其中朱王堡镇和新城子镇建成前站后所模式。每处客运站面积3000平方米,候车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三是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四是加强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班车服务质量的监管,努力实现运输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探索具有特色的永昌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以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便捷、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运输机制为重点,营造良好的运输环境:一是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建设。围绕我县作为金昌的南大门,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极易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有效补充和重要节点,在县城南关区建设集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载、搬运装卸、货运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占地35000平方米的综合物流园,提高货运经营“集约化”程度,降低货物集散成本,提高货运运输经营效益,并将运输服务业散户纳入其中集中管理,全面促进运输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开展物流体系进工业园区。在河西堡镇区建成一个物流中心,解决工业园区的工业对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不断增强的需求,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用于物流仓储配送的基地建设,将工业企业的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实现销售物流和供应物流的结合,逐步走向物流一体化。三是围绕我县啤酒麦芽,在朱王堡镇建成一个农副产品物流货运站,满足东、西河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仓储和运输等市场需求。四是引导建设永昌道路运输信息网站,加快县域内货运资源的快捷流动;在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全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全社会运输供求提供咨询服务,提高运输行业效率,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的物流产业。
4、培育做大货运市场,不断优化运力结构。逐步探索建立货运双向信息平台、物流发展长效机制,规范经营行为,促进货运由分散、个体、小规模经营,向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行业指导,形成良性、健康的货运竞争机制;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建立起定点停车场所,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问题;创新相应的优化服务措施,促进货运车辆回流转籍;到2015年末,在全县引导成立三类货运企业4家、四类货运企业8家,吸引更多的永昌在外地入户的货运车辆转籍我县。从而使我县的货物运输企业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导货运企业和货运户开拓县域内农村货运市场,满足朱王堡、新城子、焦家庄、东寨等乡镇农副产品、矿产品和农用物资的加工、仓储和运输等市场需求。引导建设永昌道路运输信息网站,加快县域内货运资源的快捷流动;在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全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全社会运输供求提供咨询服务,提高运输行业效率。
5、不断规范维修市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结合我县工业、旅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维修网络布局;以县城南关已形成的初级维修市场为骨架,规划建设永昌县机动车辆维修中心;在河西堡、朱王堡建立维修市场。强化行业指导,避免不正当竞争,规范维修经营行为,按照类别规范作业范围,有效解决无证经营现象;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确保维修质量;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努力将汽车美容、装饰纳入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汽车驾驶员培训市场,提高培训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十二五”期间,驾驶员培训、从业人员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率全部达到100%;培训教员、考核员持证上岗率要全部达到100%;全县道路运输所有重要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也全部达到100%;同时按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培训方式,开展多样化、人性化的培训服务,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不断完善培训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和培训质量。
6、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探索行业管理普遍规律,针对交通行业特征,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一是构建发展规划体系,集中力量推进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构建市场准入体系,推行交通行政审批“阳光工程”,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审批自动化系统。三是构建市场监管体系,更加重视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逐步建立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交通市场监督体系。四是构建治超联动体系,建立政府牵头、交通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治理超载超限联动长效机制,切实保护路产路权。五是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六是构建交通法制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形成交通综合执法工作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提升项目工作水平。确保“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抓项目仍然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在建立项目工作新机制上做文章,不断提高项目策划、规划设计、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的规范化水平,在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对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实施一批大项目,为全县交通运输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着力转变机关工作职能。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努力在转变工作职能,创新工作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通过科学设置机关内部各股室及下属各单位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理清执法职能和服务职能。通过积极推进机关党务、政务公开和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行业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增强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干部是关键。要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吃苦的交通系统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评奖惩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切实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让懂业务、爱交通的干部进得来,让能力强的干部有作为,让业绩优秀的干部上得去的良性格局,有效增加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
四是着力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以创建文明行业、窗口行业为载体,坚持不懈加强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通过评选文明班线、文明客车、文明司机活动,积极借助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大力提倡文明服务,曝光批评不文明行为,在交通运输服务从业人员中大力开展文明理念教育,不断提升全行业文明水平,把永昌交通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文明交通”。
永昌县交通运输局
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