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永政办发〔2022〕9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市在永有关单位:
《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十九届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8日
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工作,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财发〔2022〕39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与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着力打造“甘味”、“金品”农产品,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任务目标
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循环”潜质得到深度挖掘,扶持一批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转运、施用服务的专业化粪肥还田企业、合作社、服务组织,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区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3-5年试点,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培育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成熟的组织方式和补助方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经验。
2022年建成永昌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5万亩。选择施用农家肥积极性较高的连片种植蔬菜、红辣椒、马铃薯、玉米等区域,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1万亩;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及耕地基础条件相对好的村组整村推进,兼顾积极性较高的村组,建成示范区4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三、重点工作
(一)严格遴选服务主体。按照自愿申报与竞争性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公开遴选粪肥收集处理、堆沤腐熟、配送还田、机械施用能力强的企业、合作社等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服务主体。服务主体必须要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经营范围、技术队伍、处理场地、堆沤腐熟设备、收集配送车辆、施肥还田机械等基本条件。引导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企业(场)签订供销合同,与种植农户、大户、合作社等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环节、还田数量和质量。要结合县域内的肥源种类、种植特点、作物需肥规律、地力水平和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服务,指导种植农户、大户、合作社等签订化肥施用减量承诺书。
(二)创新运行服务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壮大一批有一定运营基础的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粪肥使用全过程服务、托管式服务、专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应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支持提供粪污收集、处理、转运、施用的服务企业(不含养殖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以及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投入,提高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确保经济可行,促进增产提质,形成良性循环。深入推动种养结合、用养结合、点面结合,重点在蔬菜等经济作物和马铃薯、小麦、玉米等优质粮食作物上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或统一腐熟+各自还田”、“沼气生产企业+沼液沼渣转运还田”等运行服务模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双目标”的实现,打通种养循环通道。积极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永昌怡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润芝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种植生产主体对接,提供“收、处、转、测、供、施”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大型养殖场成立粪肥服务组织,积极处理施用有机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粪肥还田机制。
(三)打造优质示范基地。结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打造优质“甘味”农产品生产基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强化对接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树立示范样板,倾力打造以“金昌高原夏菜”、“永昌胡萝卜”等区域公用品牌为主,“红辣椒”等品牌为辅的区域品牌体系,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立一批有示范、有品牌、有名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基地。在东寨镇、六坝镇选择适宜区域建立示范基地1万亩,每个模式建立1个千亩试验区。加快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市场化运作的步伐,集成组装技术模式,创新组织方式,树立样板,用健康的土壤和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四)狠抓质量监管及效果监测评价。突出用肥安全,严把粪肥质量关,严格按照《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 3442-2019)标准进行堆肥处理。在粪肥还田关键时期,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粪肥质量抽检,重点检测粪肥中有机质含量、pH、种子发芽指数、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以及环境限量指标,并建立数据库档案。要严格按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方案》,每种作物、每种模式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在蔬菜、马铃薯、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布设监测点数20个以上,科学评价绿色种养循环、粪肥施用在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为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五)着力开展试验研究。以抓点示范为抓手,加强行政推动,采取省市县上下联动、教学科研推广企业横向协作等方式共建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开展创新研究,筛选最佳最优的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形成本地化、高效化的绿色循环技术,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探索开展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无机最佳配比及肥料利用效率等试验,为农家肥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构建粪肥还田循环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同时,要加大沼液、沼渣试验示范力度,促进“果(菜、粮)—沼—畜”循环技术模式的扩大应用。
四、资金补助环节及标准
2022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00万元,试点面积5万亩,补贴标准及资金使用如下:
(一)生物有机肥招标采购费50万元。
(二)建立粪肥还田核心示范区1万亩,补贴标准90元/亩,合计90万元。
(三)粪肥还田收集、处理、转运、施用到田示范区4万亩,补贴标准80元/亩,合计补助320万元。
根据粪污类型、运输距离、施用方式、还田数量等合理测算各环节补贴标准,依据专业化服务主体在不同环节的服务量予以奖补,补贴比例不超过本地区粪肥收集处理转用施用总成本的30%;对提供粪肥还田收集、处理、转运、施用全环节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可依据还田面积按亩均标准打包奖补。每亩施用腐熟粪肥1吨以上,收集、腐熟、运输、施用平均成本约280元/亩(其中粪污收集90元/吨,腐熟60元/吨,运输65元/吨,施用65元/吨),补贴80元/亩。
(四)模式创新、检验监测、田间试验、技术指导、宣传培训等40万元。
生物有机肥采取招投标统一采购的补助方式,粪肥还田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补贴方式,评价验收合格后进行补贴。粪肥还田补助不包括养殖企业,不得用于补助养殖主体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粪肥还田利用机械不在补贴范围,可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应补尽补。
五、进度安排
2022年9月:完成基础情况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划定项目核心区域,确定核心示范区及示范区建设等前期工作。
2022年10月-11月:招标采购、确定粪肥还田腐熟施用服务主体,并签订协议,指导进行粪肥还田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种植户签订协议;布置粪肥监测网点、第一次取土化验测定基础数据、宣传培训。开展粪肥检测、还田施用,设立标识牌、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专家指导、资金支付等工作。
2022年12月:试验总结、项目总结验收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指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有力有序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行动工作,确保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同时,成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和模式创新专家组,负责试点试验示范、技术措施落实、培训指导、检查考核和粪肥还田新模式、新技术研究与创新。
(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扩大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粪肥还田利用,加大对种植用肥户、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扶持力度,加快粪肥还田利用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合理布局,促进种养结合。在项目的实施中,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方式、推广好经验,努力构建基于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的补贴发放与管理机制。大力提倡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三)强化监督管理。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昌分局要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要求,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构建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粪污收集、粪肥处理、粪肥还田管理台账,定量化管理粪肥来源、收集处理方式、应用作物等,实现粪肥来源清楚、去向有据可查,监管不留死角。各乡镇要对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进行核实、发放、登记造册,以村为单位实行监督公示,公示环节以照片的形式存档,确保补助物资和技术服务到户到田。
(四)严格资金管理。县农业农村局要严格按照《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修订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2〕25号)中制定的《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补助资金。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和物资招标参数,对物资和服务进行采购,不得超范围使用补助资金。领导小组要负起责任,主动作为,督促加快资金支付进度,严禁挤占、挪用、截留资金。
(五)做好宣传总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创建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因地制宜编制印发粪肥还田技术要点和施用方法,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召开技术培训班、创办“田间学校”、采取科技讲座、蹲点包片、发放和张贴技术明白纸等方式,指导专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提高技术水平,深入村社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地到田、发挥成效。
附件1
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俞天德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张世明 副县长
成 员: 张庆亮 县发改局局长
吴岩峰 县财政局局长
张忠虎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国鑫 县统计局局长
杨远程 市生态环境局永昌分局局长
石仲武 新城子镇镇长
张文江 红山窑镇镇长
韩晓英 焦家庄镇镇长
朱生亮 城关镇镇长
王永宏 东寨镇镇长
毛焕泽 六坝镇镇长
马 磊 南坝乡乡长
吕 宏 水源镇镇长
梁兴贵 朱王堡镇镇长
闫庆俊 河西堡镇镇长
附件2
永昌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和模式创新专家组
组 长:丁文庆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主持人)
副组长:秦义贤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杨玉梅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成 员:陈建平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主持人)
张晓华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陈玉平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和 燕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贾希洋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董吉德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孙世龙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卢琴香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杜儒学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蔡晓琴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宋光杰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王文祯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张永倩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各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