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永昌县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永昌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8-01 08:36 【字体:

上半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县经济企稳回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8.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24亿元,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减缓1.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6.1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3.46万亩,同比增长3.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6万亩,增加0.03万亩,增长0.04%;蔬菜播种面积18.17万亩,增加1.35万亩,增长8%;油料播种面积2.89万亩,增加0.32万亩,增长12.4%;饲草种植面积11.27万亩,增加1.39万亩,增长14%。全县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8.09万头、4.11万头、50.4万只,同比增长43.2%、2.6%和3.8%;生猪、牛、羊出栏分别达到2.28万头、0.59万头、19.18万只,增长11.4%、6%和8.9%。牛奶产量0.91万吨,增长17倍。

二、第二产业平稳增长

(一)工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

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县属工业首次转正。分隶属关系看,省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减缓5个百分点;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本年首次转正,增长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4.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

制造业和采矿业降幅收窄。分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降幅较1-5月收窄9.3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0.6%,降幅较1-5月收窄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1%,增速较1-5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三成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全县重点监测的1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种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纯碱7.91万吨,同比增长6.5倍;磷酸一铵8.73万吨,增长10.9%;光伏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增长6.5%;水泥80.96万吨,下降3.8%;磷酸二铵19.77万吨,下降4.4%;火力发电量31.79亿千瓦时,下降11.6%;电石13.06万吨,下降18.4%;生铁7.53万吨,下降20.3%;合成氨5.45万吨,下降32.7%;焦炭40.71万吨,下降38.1%;麦芽0.25万吨,下降82.3%。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全县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5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0.93亿元,同比下降7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6个百分点;亏损22户,亏损面达42.3%,亏损金额1.85亿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09元,同比增长9.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54%,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0.53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7.9个百分点,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在新能源项目的拉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一季度减缓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4%,增速较一季度下降217.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39.5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47.6%,制造业投资下降31.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8.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了7.1个百分点。

新能源项目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华能金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河清滩5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永昌县杭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永昌县河清滩100MW光伏发电项目、金昌中科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永昌县300MW并网光伏发电等项目的有序推进,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6%,较一季度提高14.4个百分点。

四、市场销售稳步恢复

上半年,受疫情多发频发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市场销售同比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及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市场逐步回暖,6月份多数商品零售降幅收窄,消费市场显现出稳步恢复态势。

市场销售增速转正。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1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增速转正。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86亿元,增长15.4%,增速较一季度减缓17.2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加快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开展市场促销,拉动消费效果明显。全县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类值中有3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石油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1%、19.7%和2.8%。穿类、用类商品零售降幅收窄。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电类、化妆品类和家具类商品零售额降幅分别较1-5月收窄1、1.7、4.6、5.5和13.7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保持增长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经济顶住压力逐步趋稳,企业景气企稳向好。第三产业八个行业中除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外,其余七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7;其他服务业中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

六、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存贷较为活跃

上半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1亿元,同比下降6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3.8%,自然口径下降22.5%,降幅较1-5月收窄10.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0.96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3%,自然口径下降38.3%,非税收入完成0.46亿元,增长6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76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八项支出完成8.22亿元,增长4.4%。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4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13亿元,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102.15亿元,增长7.6%。其中短期贷款47.16亿元,增长1.3%;中长期贷款48.34亿元,增长8.3%;票据融资6.65亿元,增长76.4%。

七、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

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9.4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一季度减缓1.2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4.7%、1.6%、0.4%、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93.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7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一季度减缓0.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1%、5%、2.1%、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75.9元,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52,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总的来看,县域经济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影响较为突出,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主要经济指标进度不够理想,特别是工业经济形势严峻并贯穿全年,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全县上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加大稳投资扩消费政策力度,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升工业生产效能,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着力挖掘增长潜能,以更务实的办法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