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专栏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序号 标题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工作机构
市政府工作机构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永昌县与凉州区联合开展贤孝展演暨研讨交流活动

3月28日,永昌县文化馆联合凉州区文化馆举行“丝路贤孝传古韵·永昌凉州话新声”贤孝展演暨研讨交流活动,特邀永昌县贤孝文艺骨干携手凉州区贤孝艺术工作者,为永昌广大百姓送上两地联动的高水准、广惠民的公益演出。

活动在气势磅礴的节子舞展演中拉开帷幕,节子舞团队的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彩色节子,动作刚劲有力、整齐划一,将节子舞的古朴韵味和全新活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间尽显扎实功底,让人眼前一亮;新编贤孝《夸甘肃》以其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和喝彩声连绵不绝。《丁郎寻父》《少年英雄霍去病》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美好和谐的活动氛围,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永昌贤孝与凉州贤孝,同属河西走廊的文化瑰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它们以三弦或四胡为伴、方言为韵,唱尽了人世间的忠孝仁义,道出了百姓心中的善恶分明,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优秀文化繁荣兴盛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一次非遗传承的匠心接力,进一步深化了永昌县和凉州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两县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永昌:节子舞交流盛会 古韵与新姿共绽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节子舞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月24日,永昌文化馆举办“律动古韵,节舞飞扬”节子舞传承实践交流活动。

在祁连山下,骊靬大道山坡展演现场,赵定庄村节子舞团队和文化馆节子舞表演团队轮番登场,双方节子舞团队的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彩色节子,动作刚劲有力、整齐划一,将节子舞的古朴韵味和全新活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间尽显扎实功底,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活动在新城子镇赵定庄村、武当山广场、骊靬大道山坡等地分时段举行,旨在为节子舞传承者、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技艺切磋、经验分享,推动节子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通过展演、互动等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激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营造全民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当赵定庄村的“守”与县文化馆的“变”产生碰撞,让传统非遗在现代土壤中生根发芽,节子舞才能真正活起来、走下去。本次活动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对文化血脉的延续,资深传承人教年轻队员传统经验,年轻队员则向老艺人分享创新思路,共同表演融合节目,将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完美交织,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节子舞盛宴。

金昌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十四五”期间,金昌市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龙头项目为支撑,以品牌创建为动力,大力整合特色资源,打造“中国镍都·文明金昌”旅游品牌,丰富文旅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家。2021年至202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731.7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55.17亿元。

政策支持形成发展强大合力

工业文化、骊靬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孕育出得天独厚、古今兼备的文化资源。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金昌市认真研究编制《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金昌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金昌市文化娱乐类企业规下转规上和规上企业奖励扶持办法》,以政策和资金为抓手,为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新增星辰宇宙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5家规上文化企业,提前完成“十四五”规上文化企业培育任务。

“十四五”期间,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投资项目共计28个,概算总投资22.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84亿元。截至目前,“火星1号基地”、长城文化公园(永昌段)、红西路军永昌战斗遗址等23个项目已建成,完成投资14.62亿元。

要素提升打造全域联动引擎

近年来,金昌市将城市形象宣传与文旅市场开发相结合,实施一年四季、线上线下、全网联动的营销方案,打出“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组合拳,叫响“中国镍都·文明金昌”旅游品牌。

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精准宣传推介,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网络平台和网络新媒体宣传金昌文旅形象,积极组织参加“三省五地”“四省十二城”“旅行就选C”“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金昌市旅游供给日趋丰富,打造了以“火星1号基地”、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为主的科普研学游,以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景区为核心的文化古迹游,以紫金花城为核心的浪漫休闲游,以永昌县大沽政治部等红色文化遗址为主的红色教育游等精品线路,推出“历史文化穿越之旅”“镍都探奇研学之旅”等精品线路20余条,以及生态南坝冰雪游等冬春精品线路10条。深入挖掘“永昌十八子”等本地特色小吃,打造了天津路羊肉美食街、永昌钟楼小吃城等特色文化美食街区,推出了“十全十美”全羊宴、七彩饺子宴、永昌老馆子等特色餐饮品牌,金昌美食声名远播。

项目建设凝聚发展新动力

随着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幸福慢村”、永昌县南坝乡西校村“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乡村游项目的投入运营,金昌市乡村康养旅游发展风貌初显。近年来,市文旅系统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大旅游产业发展,紧盯重大文旅项目,不断夯实文旅经济底盘,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建设市文旅项目库,对重点项目进行“一周一跟进”,全面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和水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据了解,“十五五”期间,市文旅系统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21个。其中,项目及招商引资方面,重点实施金昌宾馆、“火星1号基地”“未来科学空间”沉浸式研学体验项目、永昌县南坝乡文旅康养提升项目、永昌县博物馆陈列布展等8个项目,争取金昌宾馆、儿童剧《嗨!我是小五》巡演版市场化运营、永昌县文物保护利用实施项目如期完工并投入运营。梳理金昌市恐龙研学考古主题乐园建设项目、金昌动漫主题城市超级IP文旅创新项目、元宇宙数字科技乐园项目等突破性重大文旅产业项目6个,争取在2025年开展前期工作,为“十五五”重大项目实施打好基础。

站在新起点,金昌市将继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力智慧文旅建设,奋力谱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奔向更加诗意的远方。

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永昌钟鼓楼》专题片筹备进行时:挖掘古建背后的人文密码

3月12日,由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承制的五集系列专题片《永昌钟鼓楼》,在永昌县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次专家研讨会。摄制组通过实地参观钟鼓楼、向专家咨询历史故事、开展座谈交流、观看文献资料等方式,完善专题片策划方案,发现第一手创作素材,从历史、现实等多维度讲好鼓楼故事。

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共分为五集,从钟鼓楼的历史之美、地理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五个方面,全方位展现永昌钟鼓楼从公元1586年建成至今的历史故事、人文地理、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建筑特色。

永昌钟鼓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中心,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钟鼓楼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仿西安钟楼而建,又名“声教楼”。

清顺治十六年(1656年)永昌钟鼓楼遭受火灾,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永昌知县白钟麟再次修缮;1927年大地震后楼体倾斜,地基塌陷,先后于1933年、1958年进行了加固维修;1984年至1986年按原样落架整修,使得钟鼓楼重现往日风采。

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每集时长15分钟左右。在形成长篇系列专题的基础上,结合融媒体矩阵传播的网络推送新算法,推出每集5分钟的系列短视频。此外,在整合所有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还会推出一部35分钟左右的长纪录片。

座谈会上,来自永昌县各个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从永昌钟鼓楼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专题片的前期策划方案。永昌县委宣传部部长李红星表示,钟鼓楼是永昌县的历史名片,是永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系列专题片的拍摄可以很好地推介永昌,让永昌更好地走向全国。

在策划方案与专题片结构研讨会上,永昌县多位专家就专题片的拍摄,给出了系统科学的建议。他们以讲好永昌故事、推介金昌名片为出发点,提出许多摄制组此前没有掌握的故事线索,围绕新时代新永昌这一表达思路,全方位立体式呈现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专题片总导演徐荣年在座谈会上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将每条建议都做了具体分解和安排,并通过实地考察、系统分析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完善专题片的创作思路。系列专题片执行导演冯琴结合前期拟定的五个策划方案,就“五美”的表达中需要永昌县各部门对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围绕专题片拍摄阶段的具体问题与思路作出详细解释。

系列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预计制作周期为三个月左右,于3月15日开始进行文稿创作和外景拍摄工作。待整体系列融媒体产品制作完成后,将在“学习强国”“央视频”“甘肃视听”“新甘肃”“镍都金昌”等多个平台进行全媒体传播,让永昌钟鼓楼成为镍都金昌的文化新名片。

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永昌:文旅促消费 助力“开门红”

3月1日,永昌县举办2025年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以非遗为韵、消费为弦,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电商,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在激昂的击鼓表演中活动拉开帷幕,群众纷纷前往各大展区进行观看购买。在非遗展示区,剪纸的细腻线条、面塑的灵动造型,各类饱含美好寓意的传统民俗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在文创展销区,琳琅满目的永昌特色文创产品,将现代设计与本土文化融合,有趣又新颖,备受消费者青睐。书画展示区中,书法家笔走龙蛇,现场挥毫,引得游客纷纷集福打卡。

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交流、助推消费,更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绽放新彩,为永昌高质量发展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永昌县:千盏 “卍” 灯耀夜空,非遗传承 “潮” 起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永昌县文化馆以“金蛇舞春·卍灯贺岁”为主题,推出元宵节非遗展演及灯谜竞猜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永昌县卍字灯俗”为核心,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灯谜竞猜等形式,为市民群众奉上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作为金昌市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卍字灯俗”成为本次活动最大亮点。活动现场,除了通过流动展板、动态展演等形式展示独特的非遗民俗文化内涵外,省级非遗项目“永昌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杨万年父子及其精心打造的“微型永昌钟鼓楼”格外引人注目,不时有群众围观拍照,与杨万年父子进行交流,近距离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

“我们今天展示的这个微型永昌钟鼓楼‘宝贝’,它的精华在于古建筑营造技艺中的卯榫结构,这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古建筑文化。”甘肃省省级非遗项目“永昌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杨万年说道。

活动现场,一边是精彩纷呈的永昌木偶戏、永昌老腔炕头戏、广场舞等非遗文艺节目展演,另一边则是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并售卖面塑、剪纸、糖人、刺绣、陶器、灯笼、地毯工艺品等非遗产品的体验区,传承人与文艺工作者同台献艺,既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成果,也通过创新编排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时代表达,让市民群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非遗魅力。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并在弘扬和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市民冯静说道。

夜幕降临后,千盏“卍”字灯笼点亮永昌夜空,营造出“万家灯火庆团圆”的节日氛围。灯谜竞猜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谜题巧妙融合非遗知识、地方文史和时代热词,既有文化深度又贴近生活。

此次元宵节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文化自觉行动。永昌县以非遗为纽带,串联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为守护精神家园、坚定文化自信写下生动注脚。“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卍灯贺岁’文化品牌,通过非遗进校园、数字化传播等方式深化传承保护,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持久生命力,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永昌县文化馆馆长赵培文表示。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县市信息公开平台
部门信息公开平台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