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4月11日下午,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筛查团队来我县,联合县残联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现场筛查工作,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假肢、矫形器适配评估服务。
工作现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目测检查、尺寸测量、功能评估等方式,逐一为申请人进行身体状况和辅具需求评估。
焦家庄镇陈家寨村村民张发智在筛查后说道:“我在2010年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右腿,现在装假肢本人出钱得5000-6000元,现在残联上有这政策,给我免费装假肢,我过来了解一下情况,让专家给我检测一下腿的情况,免费给我安装(假肢)。”
县残联副理事长郑联国介绍说:“筛查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适配’ 原则,优先覆盖低保、特困等困难残疾人家庭。针对成年肢体残疾人,重点评估大腿、小腿假肢适配条件;针对儿童群体,将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定制矫形器,用于改善脊柱侧弯、下肢畸形等问题。”
据悉,此次筛查共覆盖19名残疾人,其中13名成年人现场确认适配假肢,6名儿童将于4月12日接受矫形器评估。根据计划,13名成年残疾人将于近期赴兰州新区进行假肢取模制作,6名儿童的矫形器适配方案也将在筛查后确定。此次筛查的假肢和矫形器均由省级项目资金全额补贴,适配后还将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使用辅助器具。
下一步,县残联将持续跟踪服务对象的辅具使用情况,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回访指导,确保辅助器具真正发挥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据统计,2024年以来,永昌县已为548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涵盖助听器、轮椅、助行器等22个品类,政策覆盖率达98%以上。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出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畅通困难群众急难救助渠道,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现将县民政局和各乡镇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予以公布。
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法定工作日内)及电话值守时间
县民政局:0935-7562553 0935-7562538
新城子镇:0935-7731014
红山窑镇:0935-7566889
焦家庄镇:0935-5832836
城关镇:0935-7591255
东寨镇:0935-7530730
六坝镇:0935-7651839
南坝乡:0935-7551504
水源镇:0935-7631138
朱王堡镇:0935-7611092
河西堡镇:0935-7324211
电话值守时间:
工作日上午8:30-12:00 下午2:30-6:00
遇困群众可拨打社会救助热线电话进行政策咨询和申请救助。
永昌县民政局
2025年4月7日
为了让每一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爱,进一步加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工作,助力孤儿等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3月1日,永昌县民政局举办永昌县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衣物捐赠活动,为128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捐赠衣物128套。
永昌县民政局积极动员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持续开展关爱活动,为我县基层困境儿童送上关心关爱。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县205名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散居孤儿等发放了“爱心大礼包”205份(包含书包、文具盒、钢笔、彩笔、彩泥、书籍、护眼灯等学习用品)。
永昌县民政局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重点保障孤儿及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优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永昌县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四篇文章”,4项兜底保障均衡可及,129个社区村社和谐文明,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民生财政支出稳定保持七成以上。
永昌县立足政策找人、主动服务,搭建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测平台,推行群众“一键报贫”、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社会监督发现、系统数据分析“五联动”排查模式,告知承诺制度探索实行,“3+1”救助体系精准落实。五年来,发放救助资金4.2亿元、55万人次,残疾人“两项补贴”2375万元、19.6万人次,做到及时救助、精准救助、有效救助。
为切实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永昌县建立“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倾心倾情支持助老服务,400多台智能设备2小时离床监测,90个老年配餐室社会化规范运行,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63%,“345”养老模式获央视推广,被列为全省老年助餐试点。持续加强儿童关爱护佑成长,重点儿童一人一档,救助保障全面覆盖,为128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助1000余万元。
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上,永昌县立足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纵深推进婚俗改革,结婚登记“省内通办”,11个“义务红娘工作室”倡树新风,89支“巾帼红娘志愿队”牵线搭桥,“语润永昌”“云上南龙”新型婚恋服务品牌创新打造;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火葬土葬范围调整优化,殡仪服务中心稳步推进,村民理事会、议事会自觉约束,宴席“大锅菜”“一碗端”形成共识,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获主流媒体转载转发。
同时,永昌县立足多元联动、共治共管,217家社会组织规范运行,“六大志愿服务体系”系统构建,“乡村著名”稳步开展,“结对关爱”纵深推进,解决困难1814个、帮办实事2.6万件,“地名+农产品推广”定制化服务彰显特色,界线界桩常态化巡检保障边界和谐稳定,宝河苑“百临鸟”服务、天锦苑“草根宣讲”等6个社区治理案例和乡镇治理“四字诀”获国省推广,“小手拉大手、凝聚乡村大合力”被评为省级“十佳”案例。
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1月22日,县委书记张健看望慰问结对关爱对象及其监护人,为他们送去关怀温暖和新春祝福。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孜锋参加慰问。
在结对帮扶对象监护人家中,张健同结对关爱对象和监护人面对面拉家常,详细了解关爱对象的学习、生活状况,询问监护人的家庭生活、收入等情况以及生活中还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并为他们送去了精心准备的运动鞋和粮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张健鼓励结对关爱对象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叮嘱监护人要进一步提振生活信心,努力克服困难,照顾好结对关爱对象的生活,有困难及时反映。
看望慰问中,张健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行动,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千方百计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要多形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主动联系交流、定期走访慰问、落实帮扶政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关爱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结对帮扶行动,把结对关爱行动抓在细微处、落到实效中,真正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1月13日,县委副书记、县长俞天德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结对关爱对象。
“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靠自己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直峡山村一社结对关爱对象家中,俞天德与关爱对象及其监护人面对面交谈,仔细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孩子谈成长、聊愿望。看到孩子积极乐观、努力上进的精神面貌,俞天德十分欣慰,鼓励他要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努力学习、努力成才,感恩家人、回报社会。嘱托监护人要充满信心,在保重身体的同时要照看好孩子生活,齐心协力培养孩子成长成才,要注意节日期间用火、用电和取暖安全,确保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叮嘱相关部门,要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特殊困难群众心里,以点滴暖心善举汇聚无疆大爱的磅礴力量。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玉鲲参加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