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镇境内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属典型的井灌农业区。近年来,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产业发展上着力发展玉米制种、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设施农业建设,拉动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打造玉米制种产业基地。水源镇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镇村社逐级落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小麦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小麦种植节水、增产、抗寒的效果,确保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位,小麦保质稳产。同时,立足区域优势,推行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近30家制种公司来我镇通过订单和流转形式进行玉米制种作业,今年全镇播种制种玉米4.6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将持续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水源镇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田间地头,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田平整、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滴管浇”的乡村美景。项目建成区不仅补齐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村民们的种粮积极性和粮食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截至2022年底,水源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1650亩。2023年,水源镇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越来越多的“粮田”将变“良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40亩的红辣椒育苗基地,搭建全钢架日光温室大棚80座,年培育红辣椒种苗1.08亿株,带动落实红辣椒种植面积4万亩。今年,继续加大投资,实施红辣椒产业改造提升项目,进行红辣椒产业精深加工建设,将辣椒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做强。北地村利用村农林场集体耕地80亩,修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0座,在闲置村原甜菜场38亩土地上搭建塑料小拱棚30座,赵沟村在村集体经济土地上修建钢架大棚53座,为蔬菜产业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促进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