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由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承制的五集系列专题片《永昌钟鼓楼》,在永昌县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次专家研讨会。摄制组通过实地参观钟鼓楼、向专家咨询历史故事、开展座谈交流、观看文献资料等方式,完善专题片策划方案,发现第一手创作素材,从历史、现实等多维度讲好鼓楼故事。
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共分为五集,从钟鼓楼的历史之美、地理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五个方面,全方位展现永昌钟鼓楼从公元1586年建成至今的历史故事、人文地理、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建筑特色。
永昌钟鼓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中心,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钟鼓楼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仿西安钟楼而建,又名“声教楼”。
清顺治十六年(1656年)永昌钟鼓楼遭受火灾,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永昌知县白钟麟再次修缮;1927年大地震后楼体倾斜,地基塌陷,先后于1933年、1958年进行了加固维修;1984年至1986年按原样落架整修,使得钟鼓楼重现往日风采。
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每集时长15分钟左右。在形成长篇系列专题的基础上,结合融媒体矩阵传播的网络推送新算法,推出每集5分钟的系列短视频。此外,在整合所有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还会推出一部35分钟左右的长纪录片。
座谈会上,来自永昌县各个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从永昌钟鼓楼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专题片的前期策划方案。永昌县委宣传部部长李红星表示,钟鼓楼是永昌县的历史名片,是永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系列专题片的拍摄可以很好地推介永昌,让永昌更好地走向全国。
在策划方案与专题片结构研讨会上,永昌县多位专家就专题片的拍摄,给出了系统科学的建议。他们以讲好永昌故事、推介金昌名片为出发点,提出许多摄制组此前没有掌握的故事线索,围绕新时代新永昌这一表达思路,全方位立体式呈现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专题片总导演徐荣年在座谈会上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将每条建议都做了具体分解和安排,并通过实地考察、系统分析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完善专题片的创作思路。系列专题片执行导演冯琴结合前期拟定的五个策划方案,就“五美”的表达中需要永昌县各部门对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围绕专题片拍摄阶段的具体问题与思路作出详细解释。
系列电视专题片《永昌钟鼓楼》预计制作周期为三个月左右,于3月15日开始进行文稿创作和外景拍摄工作。待整体系列融媒体产品制作完成后,将在“学习强国”“央视频”“甘肃视听”“新甘肃”“镍都金昌”等多个平台进行全媒体传播,让永昌钟鼓楼成为镍都金昌的文化新名片。
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