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2023版)
为便利社会公众向本机关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增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的沟通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本机关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实时更新。
一、主动公开
(一)公开主体及范围
市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包括市政府及市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以下统称市级行政机关)。市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1.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2.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3.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4.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5.市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等方面的信息;
6.市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公开内容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非涉密类政府信息。主要包括:
1.市政府“市政府令”“金政发”和市政府办公室“金政办发”文件中宜于主动公开的文件;
2.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解读情况;
3.非涉密的市政府重大活动;
4.非涉密的领导活动、讲话;
5.非涉密的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内容;
6.市政府人事任免;
7.非涉密的市政府重大督办事项;
8.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信息;
9.市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领导人员简历、职务、分管工作、机构职责等信息。
(三)公开渠道
1.金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jcs.gov.cn/)和“金昌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公开政府信息;
2.《金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等。
同时,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金昌经开区服务大厅设置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四)公开时限
依据《条例》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本指南,可以向金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金昌市政府办公室申请公开金昌市政府或金昌市政府办公室制作或保存的政府信息。金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向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已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但不包括需要进行加工 、分析的政府信息。
(一)申请接收渠道
1.当面提交
金昌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科负责接收当面申请。
地址:金昌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科(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2号,市行政中心主楼415室)
受理时间:8:30-12:00、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5-8220051
2.邮政寄送
收件人:金昌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科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2号,市行政中心主楼415室
邮政编码:737100
其他:信封上请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3.传真提交
传真号码:0935-8213402
其他:请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4.网络提交
申请人可登陆金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页面,在线填写提交申请。
(二)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填写《金昌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金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依申请公开”栏目下载,复制有效。网上申请的可直接在线填写。
2.当面申请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提交申请的,应随《申请表》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网上申请的,应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或照片。
3.《申请表》应准确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应当指向明确,建议详尽提供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内容的特征描述。
4.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本机关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申请人补正时间为10个工作日)。答复期限自行政机关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本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申请办理的有关说明
本机关对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将根据有关规定分别作出处理和答复。
1.经审核申请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按《条例》第三十六条作出答复。
(1)所申请公开信息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
(2)所申请公开信息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3)依据《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4)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5)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6)本机关已就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申请人重复申请公开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请人不予重复处理;
(7)所申请公开信息属于工商、不动产登记资料等信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信息的获取有特别规定的,告知申请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本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本机关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入申请办理期限。经补正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期限自本机关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
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本机关可以要求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理由不合理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处理;申请理由合理,但是无法在《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的,确定延迟答复的合理期限并告知申请人。
3.经审核申请不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向当事人说明有关情况,或者指引其向相关单位咨询或按其他有关程序办理。
(四)信息处理费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相关规定,为了有效调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为、引导申请人合理行使权利,行政机关可以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超出一定数量或者频次范围的申请人收取费用。
行政机关依法决定收取信息处理费的,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期限内,按照申请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向申请人发出收费通知,说明收费的依据、标准、数额、缴纳方式等。申请人应当在收到收费通知次日起20个工作日内缴纳费用,逾期未缴纳的视为放弃申请,行政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期限从申请人完成缴费次日起重新计算。
(五)存档
1.存档内容
存档材料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原件(含信封);申请人证件及其他证明材料;申请人提供的其他材料;接收回执;补正告知书;第三方意见征询书;办理单;其他行政机关的协办意见;法律顾问咨询建议书;答复书及附件材料;邮寄单据(含挂号信凭证、挂号信回执单、EMS邮寄单等)及相关签收单据;文件查阅和借阅记录等材料。
2.存档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配置扫描仪等必要设备,将案卷材料制成电子档案,实现对案卷材料电子化保存,有条件的可在系统办理平台中设计电子化保存文档;对于纸质原件材料,应当按照日期和文号进行编号装卷,确保储存环境良好。因复议、诉讼或研究需要,可以按照索引快速查找卷宗。
三、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市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机构名称:金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地址: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2号,市行政中心主楼415室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2:00、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5-8220051
传真号码:0935-8213402
电子邮箱:jcsxxgkb@163.com(此邮箱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申请接收渠道”)
五、监督和救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金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和投诉、举报部门
机构名称: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5-8220051
传真号码:0935-8213402
通信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2号,市行政中心主楼415室
邮政编码:737100
2.行政复议
机构名称:金昌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
通讯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昌市金川区延安路103号,金昌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应诉科
邮政编码:737100
3.行政诉讼
申请人可依据信息公开行政机关主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链接:金昌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doc
春耕备耕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春以来,金川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推进各民族“三交”理念的重要助推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族群众的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科学规划耕、种、收、防、管全过程,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全方位保障粮食丰收,全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切实推动域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实现富裕。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永昌县朱王堡镇和水源镇抢抓农时,积极做好农资储备和供应工作,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来到水源供销社,一进厂区,便看到各类化肥码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前来购买化肥的农户介绍产品特点,帮助他们挑选适合的农资。“水源供销社肥料品种多,我也是种地的老百姓,用这的化肥已经三年了,今天来准备再买一点。”农户韩登柱说道。
据了解,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水源镇提前谋划,积极与农资供应商沟通协调,储备了充足的化肥、种子、滴灌带等农资。水源供销社主任朱玉年介绍:“今年我们水源镇供销社储备各类化肥4500吨,其中尿素2000吨、复合肥1500吨、二铵1000吨,小麦种子300吨、玉米种子20000余袋、滴灌带4000多卷,从目前的储存情况看,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水源镇的春耕需求。”
与此同时,在朱王堡供销社的仓库里,尿素、复合肥、农药、地膜等各类农资产品一应俱全,储量充足。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化肥从货车上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
为做好今年的农资储备,朱王堡镇从春节前就开始指导农用物资的预约、调运和储备工作,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打好服务“主动仗”,确保货源充足、适销对路、供应到位。朱王堡镇农业中心干部严有亮说:“为了确保春耕备耕的工作有序推进,朱王堡镇抢抓春耕备耕的有利时机,做到农资早储备,宣传早到位,技术早推广,措施早落实,多措并举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
农资储备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保障。永昌县以服务“三农”为核心,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优化农资储备与供应。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已购进各类化肥24110吨、农膜210吨、农药9.7吨,玉米种子21000袋、小麦种子340吨、其它种子60吨,储备充足,可满足春耕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金昌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守牢“两条底线”、突出“三个提升”、强化“四个支撑”、实施“五大行动”,聚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输转农村劳动力6.51万人,创造劳务收入15.72亿元,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5.4万元。
坚持稳面积提产能。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2831.4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22431.21公顷,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9513.07公顷,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9.53%。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塘坝228座,总蓄水量达1531万立方米。蔬菜种植取得良好成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8069.03公顷,产量达76.15万吨。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繁母猪保有量达1.35万头,畜禽总饲养量达365.08万头(只),同比增长4.34%。 全面落实“一键报贫”机制,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市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48户438人,重新标注风险2户7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5项。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产业帮扶“四个一批”政策,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实施产业帮扶项目88个,有效盘活2个停运产业项目,发放小额信贷819.05万元,输转脱贫劳动力5078人,创劳务收入1.38亿元。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95亿元,实施项目167个。 坚持育产业提质效,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金川区20万吨乳制品加工、金川区乡村振兴畜牧产业园、鑫琥马铃薯加工等37个续建、新建菜草畜产业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1亿元,投资完成率99.5%,24个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菜草畜产业链产值达105.63亿元,同比增长5.5%。永昌县入选2024年度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建设名单,9家冷链运营主体被认定为首批“甘肃省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永昌县焦家庄镇顺利通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金川区宁远堡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有序推进。新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9家,新认定市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布局规划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9%。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新申报“甘味”农产品6个,新认定“甘味金品”农产品32个,市域内建成“甘味”及“甘味金品”线下体验馆6个,在超市、景区、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立“甘味”专区、专柜9个。新签约菜草畜产业链招引项目32个,签约额17.41亿元,项目已全部开工。年内新签约及续建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9.41亿元。(图片均为资料图)
“镇企联动”助推农业增效。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镇政府积极为村企携手发展牵线搭桥,推动甘肃心连心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山堡村种植大户合作实施了水肥一体化试验田建设,种植玉米(黄羊28)示范作物850亩,亩产达到1020公斤,实现每亩增产玉米110公斤。推动新希望公司与黄家泉村合作实施了饲草养殖一体化发展,黄家泉村种植的青贮玉米2745亩,供销一体服务新希望发展奶牛养殖,实现村集体分红收入3.5万元,农户分红收入13.3万元。
“村企联营”助推村级增收。青山堡村和上三庄村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兴村的重要举措,抢抓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联农带农专项资金,依托镇域内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模式,挖掘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养殖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青山堡村和上三庄村分别建成占地面积9200㎡、7200㎡的养殖小区,建成并列式养殖暖棚各10座,种羊投栏后,可年繁育种羊2200余只,养殖肉羊3500余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下洼子村盘活集体闲置土地19500㎡,通过“村集体土地折资入股、企业出资、收益分红”的模式,与甘肃成丰建设有限公司合股联营,实现年土地入股分红3.5万元。
“村民联合”助推耕地增产。上三庄村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土地托管、农户分红的形式,将农户承包地托管由上三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经营。选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种植能手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在水肥一体化建设上下功夫,完成土地的连片平整、土壤改良及水肥一体化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水肥一体化建设与农机、农技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共种植制种玉米3009亩,亩产950公斤,较往年亩均增产80公斤,年增收43万余元,探索打开了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又促进农民增收的大门。
初冬时节,寒意浸染大地,与外面萧瑟的景致不同,永昌县各乡镇的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翠色欲滴,彩椒、陇椒、西红柿、西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种植户穿梭其中,修剪、打理、采摘忙个不停。如今,传统意义上的农闲时节已经被一座座温室改写,农闲时节变为了鼓起农户“钱袋子”的“丰收季”。
在城关镇大坝村的永昌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出菇室内,圆润饱满的杏鲍菇齐刷刷撑起一把把小伞盖,挤挤挨挨地排列在立体菌床上,采菇工人手持小刀、动作娴熟地采摘装筐。目前永昌县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平均日产杏鲍菇1万袋,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新疆、青海、兰州等周边省市。
“今年我们玉森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全自动化的打包机、接种机,一体化的流水线带动了我们单包产量明显提高,单包产量可达到700到750克每包,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来我们这边务工,公司日用工量达30人以上,年发放劳务工资120余万元。”永昌县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许连锋向记者介绍道。
在永昌县朱王堡镇,一座座农业大棚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冬季的田野上。
流泉村十社村民李青云有一座种满彩椒的温室大棚,现在正是彩椒收获的时节,看着圆滚滚的彩椒挂满枝头,李青云脸上便扬起了浓浓的笑意。“今年我种的这一个棚,面积450平米,主要种的是彩椒,最近几天彩椒的价格是13块钱,估计今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呢。”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带来的高额收益,让他对发展设施农业增收信心十足。
如同李青云这样在朱王堡镇经营温室大棚的农户还有许多,他们悉心照料温室大棚内的蔬菜水果,享受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除了农户种植的温室大棚,近年来,在永昌县六坝镇、水源镇等乡镇发展起来了一批以集约化育苗和反季节蔬菜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经济效益较好,也因此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的美好愿望。
“我们永昌高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六坝镇星海村,建设有100余座设施温室,主要用于反季节辣椒西葫芦生产和早春蔬菜集约化育苗,棚均收入2到3万元,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永昌高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学敏说。
近年来,永昌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还将优质的农产品销往周边地区,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施农业正在永昌这片土地上,奏响一曲乡村“致富曲”,带领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近几年,永昌县通过戈壁农业生产项目、产业强镇项目以及乡村衔接资金项目,累计建成设施农业5300余座,其中日光温室3300余座,钢架大棚2000余座。所建成的日光温室主要用于高原夏菜的集约化育苗和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钢架大棚主要用于高原夏菜的春提早和秋延后的种植工作,目前2000余座的钢架大棚所生产的高原夏菜正在采收之中,日光温室所种植的反季节辣椒和番茄目前正在生长之中。”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董吉德说。
11月18日,记者走进焦家庄镇焦家庄村四社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里,一大片鲜嫩的“绿”映入眼帘,芹菜、上海青、西蓝花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置身其中,仿佛步入春日,顿觉盎然。
近年来,焦家庄镇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扎实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四篇文章,在焦家庄村规划打造高原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新建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30座,引进自动化蔬菜育苗设备,育苗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等,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同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劳务合作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村级参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目的。
“育苗时间是每年3月至8月,长达半年之久,这期间我们的用工量多达200人左右,来我们这务工的都是周边的村民。”甘肃兴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涛林说,“育苗结束后,可以在育苗棚里继续种植蔬菜,不仅能解决苗棚闲置问题,节约管护资金,还能继续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育苗大棚不仅推动了当地育苗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形成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双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