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300013909010R/2025-48157 | 主题分类 | 金政办发 |
发文字号 | 金政办发〔2025〕7号 | 制发机构 |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2-17 | 发布日期 | 2025-02-20 |
标 题 |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2025年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稳定粮食面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5〕10号)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管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在稳面积、提单产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永昌县70万亩、金川区2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48万吨以上(永昌县37万吨、金川区11万吨),其中小麦34万亩以上(永昌县30.5万亩、金川区3.5万亩)。
三、重点任务
(一)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逐级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地块上图入库,坚决守牢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推进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日常监管,严肃处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严防割青毁麦、耕地撂荒、“大棚房”等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问题发生。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规模、提质量、强管护,资金投向、建设重点聚焦到田内,统筹灌排设施、平田整地、地力培肥等建设内容,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1+1+6”政策体系,分区施策、分类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因地制宜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深松深耕整地、种植绿肥、轮作休耕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措施。健全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保质保量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年度任务。(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
(三)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大力实施工程节水,推动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农艺节水,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增粮技术,小麦至少一半以上采用浅埋滴灌,玉米一半采用膜下滴灌、一半采用覆膜灌溉技术,马铃薯全部采用高垄覆膜覆土滴灌(沟灌)节水技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按照“四水四定”原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种植低耗水高效益作物。强化管理节水,加强用水监测计量。(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四)扎实推进种业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 加大永昌县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建设力度,聚焦节水提单产,加强制种基地管理,不断提高玉米、马铃薯供种保障能力。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和良种繁育基地,做大做强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加强制种基地和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持续优化种业市场环境。2025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马铃薯良种生产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加力推进单产提升。持续开展单产提升和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永昌县打造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持续开展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集成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环节,集中攻克增产技术难关。集成配套各类资源,精准管控各个生产环节,建立以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为支撑的单产提升体系。扩大“两年三茬”复种面积,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栽培、机械化作业、绿色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高水平粮油生产示范基地。(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艺研究院)
(六)提升科技装备水平。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协作攻关平台机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研机构更好服务粮食生产,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落实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有效发挥好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标杆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粮食领域农机装备北斗规模应用。推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衔接贯通,在制种玉米去雄收获、马铃薯联合收获与种薯切块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加力推进农机补贴“优机优补”“有进有出”,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低损高效联合收获等先进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实施农机减损,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或第三方随机抽测。加强农机手规范作业培训指导,持续提升播种质量,降低机收损失。(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
(七)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健全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指导农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粮食作物承保面积,加大农业保险、信贷等金融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实施玉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及大田玉米种植收入保险,织牢农业保险“安全网”。推进病虫防控减损,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监测防控、植物检疫、科学安全用药。压实属地责任,推动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常态化,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
(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大力引进培育粮食加工、仓储、 物流等规模企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粮食经济产业链。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订单种植销售的产销对接模式和耕种管收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加工、存储、流通、消费等全环节粮食损耗浪费。(责任单位:永昌县、金川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县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粮食目标任务落实到户、到地块、到品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落实指导、协调、服务职责,各司其职、紧密衔接,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成立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详见附件),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宣传培训,指导各项任务落实。分区域、分季节、分作物推进粮食生产,要不误农时开展春耕春播,及早安排夏收,全面落实秋冬种,做到种足种满种好、种在适播期,确保粮食、油料特别是小麦面积产量等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各级财政优先保障领域,积极引导形成多方投入格局。制定出台《金昌市粮食生产奖励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有序流转土地,优先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开展机种机收、统防统治、代耕代管等社会化服务。
(三)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和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典型宣传和示范引导,增强政策的指向性,提高广大农户保粮意识,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节粮减损意识,推动爱粮、节粮和健康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
附件: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附件
金昌市稳定粮食生产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组 长:费彦俊 市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副组长:杨 祥 市农机监理所所长
成 员:段 军 市农技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高文俊 市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吴艳梅 市农技中心副主任
杨炳成 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王新立 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徐 锐 市农机监理所副所长、农艺师
刘雪莲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农艺师
孙怀中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
陈 琳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
黄廷鹏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
田 雪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
高艳红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