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继实现“两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之后又一重大民生工程。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随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础上的迭代升级,是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并重,既强化“均衡”,也突出强调“优质”。“均衡”重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补齐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切实兜住底线、抬高底部,不搞削峰填谷。“优质”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要义是什么?
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在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办法中,涉及“教师”的指标分量很重。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
三、我市整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为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模式现代化、制度管理完善化,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向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在2027年前整市通过省级验收,2028年通过国家验收。简单来说,是为了尽快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使百姓受益。
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有哪些?
(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
(二)提高政府保障程度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8.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13.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8.无过重课业负担。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四)社会满意度高
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满意度85%及以上。